老王头名叫王英杰,今年64岁,是个土生土长的深泽人,与风筝有着深厚感情的他,对这一传统技艺有着特殊的喜爱和执着。竹骨、纸张、笔墨、颜料……这些寻常的材料只要经过他的手,就可以变化成色彩艳丽、各式各样的工艺风筝,凭借着高超的技艺,他还可以将长85米、多达159片的大龙串放飞到空中。
自小结缘,难舍的情结
风筝,旧称“纸鸢”或“纸鹞”,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支轻巧的风筝,承载着的却是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轻盈灵巧的燕子、五彩斑斓的蝴蝶、具有中国风的八卦……在王英杰的家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摆在屋子一角的蓝红色龙头十分醒目,龙眼炯炯有神,龙须微微抖动,气势十足。
在建筑队工作的经历,锻炼了王英杰的动手能力,也给了他不一样的审美。“年轻的时候要养家糊口,只能是用业余时间来做风筝,最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手头的工作减少了,加之年岁渐长,我就一头扎进风筝的世界里,开始专心研究琢磨。”说起与风筝的不解之缘,老王笑得像个孩子一样:“从小的爱好坚持到了现在,只要是和风筝在一起,我就觉得自己是返老还童了。”
走进他的小作坊,只见工作台上摆满了做风筝的工具。灵动的笔在半成品的白胚风筝上游走,几笔就绘出了线条和轮廓,接着他驾轻就熟地涂染填色,不一会儿,一只美丽的小燕子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传统风筝技艺由扎、糊、绘、放这四步组成。所谓“扎”讲究骨架的打磨、对称、扎制;“糊”讲究要做到松紧适度,平整流畅,到了空中才能受力均匀……谈起风筝,不善言辞的王英杰就打开了话匣子,“扎一个风筝需要好多道工序,每一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影响风筝飞翔的品质和姿态。”
渐渐地,王英杰和他的风筝有了名气,也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筝友和粉丝。放飞的时候,总会引来众人观看,赢得阵阵的喝彩和叫好声。
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风筝的制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硬翅、软翅、软板、硬板、单独与串类等等都包含其中。经过不断的摸索磨练,王英杰风筝扎制的手艺也越发多样化,特别是对于工艺复杂、工序繁琐的串式风筝,他现在制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不在话下。
所谓的串式风筝就是单个风筝的集合,一根线上串联的单个风筝越多,放到空中的样子越是壮观漂亮。形象上以龙为主,取材上则多来源于典故,如“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等,具有浓厚的吉祥寓意,且兼容中国风韵味。
如今,做风筝、放风筝已经成为王项杰最大的爱好。每次有人上门求教做风筝的技艺,他都来者不拒;如果有人慕名想买他的风筝,他也是哈哈一笑,半卖半送,从不计较。他说:“做风筝看似简单,其实是门学问,希望更多人可以去了解风筝这一传统文化,让这门技艺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