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华骨髓库首例在方舱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在河北石家庄完成捐献,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次捐献在疫情防控下,经过多方接力、共同协作,最终安全、如期完成。志愿者陈博轩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悬液236毫升,光荣地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072例,河北省第620例,石家庄市第1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河北省第6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博轩。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第一次住进方舱医院
9月28日,6点30分,陈博轩从隔离间醒来,床头边的抱枕是整个房间的一抹亮色,上面印着红色的6个大字“人道、博爱、奉献”。从住进来算起,这是他隔离的第4天,今天早上他特意认真地洗了头发,因为在明天他要完成一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事——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陈博轩准备进入方舱医院。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几天前,就在即将进入捐献前准备阶段时,陈博轩所在的小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区,执行“足不出户”的防疫政策。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在省、市红十字会,市疫情防控办公室,医院,街道和社区多方协调与努力下,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通过120救护车点对点转运,陈博轩被送进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方舱中,开始了捐献前的准备,每天接受动员剂的注射和健康监测。
陈博轩正在接受动员剂注射。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一整套洗漱用品、洗脸盆、水杯、拖鞋、晾衣架……所有日常用品,工作人员全部都帮我准备好了。”陈博轩说道,房间里还准备了水果、牛奶。每日的餐食,可以自由选择,由专人配送。“事无巨细,太用心了!我住进来当天,因为屋子里蚊子多,没睡好,第二天工作人员就帮我送来了电蚊香。”陈博轩说,大家对他的关心与照顾他都记在心里。
点燃“生命火种”
今天上午7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忙碌,他们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把血细胞分离机送进方舱,这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必备的仪器。“这次采集难度比平常大,我们的护士要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进行操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二区主任医师张学军说。
陈博轩和他的女友一起和医护人员合影。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同一时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方舱工作人员也在着手准备着,他们也是首次参与这样的任务。“这是方舱医院第一次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会涉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穿插,我们需要负责所有进入人员的规范着装、严格做好防护措施。”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楚若鹏介绍道。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新军(右一)在后方保障捐献顺利进行。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早在6点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新军就已经到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方舱,协调各方保障捐献的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正在对仪器进行调试自检。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7点30分,血细胞分离机成功被送进陈博轩所在的隔离间,负责采集的血液科护士对仪器进行调试自检,并在感染性疾病科三名医护的协助下,迅速完成采集前操作。“我在现场协助,穿着防护服确实会给操作带来不便,但采集的护士技术很好,手部操作很熟练,一切都很顺利。”楚若鹏说道。
陈博轩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8点30分,采集正式开始,随着机器运转嗒嗒的声音,“生命火种”开始点燃。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
陈博轩,95后,是石家庄市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2013年8月23日是陈博轩18岁的生日,这也是他第一次献血的日子,“我把这份爱心作为成人礼送给自己。”陈博轩开心地回忆着,之前因为母亲的献血经历,他深受影响,早就盼着快点成年,奉献爱心。从2013年第一次献血至今,陈博轩已累计捐献31次成分血,共计9400ml。
这些年陈博轩获得的奖状。 受访者供图
2016年陈博轩在一次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内心挺矛盾,一方面,不希望用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用到就意味着有一位血液病患者在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帮助病人摆脱痛苦。”陈博轩说道,今年8月在接到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虽然后面的捐献过程有些波折,但今天终于尘埃落定,陈博轩如愿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陈博轩和他的女友。 河北省红十字会三献工作事务中心供图
“您的善举延续了我的生命,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这句话来自受助者亲笔写的感谢信。今天下午,陈博轩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离开石家庄送抵北京,植入受助者体内。
谈起捐献完出方舱要做的第一件事,他笑着说:“回家!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