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春日的井陉矿区,杏花竞相绽放,芬芳飘洒在汇景嘉园小区的“邻家议事会”圆桌上。十几位居民围坐一圈,热议声此起彼伏。
“咱们单元供暖主管道漏水这事儿,找专业施工队报价要三千多元呢。”6号楼3单元的一位居民摊开手中的维修清单,“不过,有人说他在建筑公司干过,能带着咱们自己修。”话音未落,坐在角落的另一位居民站起身:“大家信得过的话,我负责技术指导,需要十来个帮手。”话音刚落,七八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这样生动的场景,在该区四微街道矿市街社区已成为常态。这个拥有1478户居民的省级示范社区,通过搭建“邻家议事会”平台,让基层治理的“金点子”从群众中来,民生实事的“好办法”到群众中去,蹚出了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新路。
几个月前,该小区的路灯因部分损坏及电费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这路灯不修可不行,晚上出门太不安全了。”居民张大妈在“邻家议事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月的议事会上,物业费收缴方案全票通过。
翻开当时的会议记录,该区矿市街社区党总支书记焦瑜芳告诉记者:“每户每月10元,用于保洁和路灯维护,结余资金用于其他公共设施维护。”令她欣喜的是,仅用3个月时间,自主物业的收费率就达到了92%。
路灯不仅照亮了夜归人的路,更温暖了居民的心。“这钱交得值!”在社区广场晨练的居民说:“以前,晚上黑灯瞎火,大家都不愿意出来。现在好了,路灯明亮,很多邻居吃完晚饭都在小区里散步、聊天,邻里之间也更加和谐了。”
这种“家门口的事大家办”的治理模式,催生了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在社区活动中心,记者巧遇了徐忠仁老人。这位75岁的老党员不仅组建了社区乒乓球队,还主动承担起了“邻家小院”的日常维护。“大家过去住对门都不认识,现在整个小区像个大家庭一样。”
“邻家议事会”通过协商议事,让群众智慧破土萌芽,使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议出了居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统计,自“邻家议事会”成立以来,累计实施“微改造”项目13个,落实民生实事19件,居民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